今天想分享的这个心情,其实不只是关乎育儿
但在我生小孩之后,在很多生活细节中有更深的体会
真的,“没有人有义务体谅你”
在坐完月子出关后,我试图努力地回到日常生活的常轨
一直到现在孩儿即将五个月
才发现其实默默的熬着熬着也快半年了(惊
但是在大概孩儿快两个月~三个多月之间
有一段时间我很容易愤恨不平、暗自埋怨在心里
因为常常觉得别人不懂新手妈妈的辛苦
抱怨别人不明白带小孩出门有多不方便
生气环境设计很育儿不友善
愤怒身边的人不照顾你的心情,在你最累最忙时还要捅上一刀
显而易见的,就像是推娃娃车时,电梯一开里面总是塞满好手好脚的人
或是走在骑楼里,无障碍坡道老是被机车挡住;
哺乳室里,总是有不相干的人来占用水槽饮水机
也有可能是没有生过小孩的友人,随口说出”坐月子吃饱睡睡饱吃好爽喔”
或不熟的长辈、路人,东一句母奶没营养西一句小孩穿太少
也或许是,就在你带小孩已经焦头烂额,又忙又累又饿又没睡觉,快要得忧郁症时
还有人把一些无关紧要烦人的问题丢给你、指责你、挑惕你
在你最困难孤单的时候,又带给你致命的伤害
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状况的感受
我不一定会表现出来,但心里真的很不高兴
觉得别人明明就比你方便,为什么还要麻烦你
觉得自己已经在很难的时候,人家为什么不能体谅
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够惨了,你不帮忙就算了为何还要背后捅刀?
但事实上,在这段时间我学到的却是
“没有人有义务体谅你”
本来就没有人有义务优先考虑你的处境
本来就没有人有义务必须理解你的困难
本来就没有人有义务了解你的心酸血泪
如果你把”别人的体谅跟理解”,放在很不可或缺的期待
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
那你一定会失望、绝对会受伤,势必会认为天地不公世间无情
事实上,每一个人最自然的,就是把自己的需要摆在前面
(当你正在抱怨别人的不体谅时,不也是如此吗?)
你认为别人为何不理解你的辛苦、困难、心情,在这时还要来雪上加霜
但别人真的也没有办法懂你的心情
甚至若是你没有沟通,他根本不会知道你的需要、跟你发生了什么事
当我们认为别人冒犯了我们的同时
其实我们也是站在自己被冒犯的出发点,没有理解对方背后的难处跟状态
(相关阅读:新手妈妈必备)
回想我还单身时,我真的也不懂生养小孩的苦,以及带着婴儿出门的不便
我也许知道带小孩很累很辛苦
但到底有什么影响和不容易,我真的也不懂
如果我也曾经不懂,又怎么能期待别人理所当然的了解跟体谅?
我觉得育儿友善的环境跟观念推广,是必要的
但身为父母,如果我们已经在这个处境、这个时代
与其抱怨不够友善、不够体谅,期待别人有所觉悟
不如自己起来改变!!!
(你不可能要求别人改变,但你可以改变自己)
有一次看到一位母乳顾问医生在她的粉专上的分享
让我有很大的鼓励跟启发
她的分享讲到,曾经在工作上挤奶环境不友善的经历
而她最后提及,她相信每位母奶妈妈的内在能力
虽然育儿友善的环境是我们要去争取的
但是”在别人帮助我们之前,我们有没有办法在任何地方、任何时间生存下来?”
转念也好、沟通也好、自己创造友善环境也好
这个世界不缺抱怨的人
却在等待能够创造一点不同的人
举一个简单也很小的例子,关于喂母奶与长辈
我的阿嬷以前也是喂母奶,她非常支持亲喂、也关心我喂的状况
但她的关心除了表现在煮汤给我喝,不外乎就是积极问候:
“啊你奶够不够””你要多吃奶才有营养””妹妹在哭是不是饿了”
其实这三句话,对母奶妈妈(特别亲喂)来说真的是很有压力的大地雷
尤其我阿嬷又是很热心温暖,但对于她在意的事容易不断跳针的类型
所以这些关心有时候让我觉得很温馨,但有时候又觉得啼笑皆非
一开始我一直被问时心里真的很受不了,觉得奶就很够,到底问什么问、有完没完
但有一天我换个方向想,其实她真的也只是关心、好意
何况我就是她的亲孙女,我们之间关系那么亲,也不需要客套
如果我不表达,她怎么会知道其实这种关心方式造成我的压力?
所以有一天当阿嬷又问我奶够不够时,我先回答非常足够之后
直接跟阿嬷说:”阿嬷,你以后不要问别人奶够不够,这样其实很有压力”
我阿嬷愣了一下后说:”会喔,这样会有压力喔”
我也回答她:”对,我是你孙女才直接讲,别人可能不开心但不敢告诉你”
在这之后,我阿嬷就再也没有问过我奶量够不够这种问题了
(当然也是我们家孩儿肥壮的腿腿跟嘴边肉很有说服力啦呵呵呵呵….)
有一些问题不一定可以即刻解决(确实也不能期望我们努力后别人一定有改变)
但以上面的例子来说,至少我可以说出心里的感受,不用压抑着难受
也能够让长辈知道,既然是想关心,那她该怎么做,才能真的让我收到好意
虽然我很幸运的,沟通之后带来的转变是好的
但前提就在于:我自己的改变
我愿意从抱怨中转念,并且带出行动去沟通
这个原则不是只运用在育儿当中,而是不管职场、人际、家庭、婚姻……都是一样的
亲爱的朋友,我想说的只是
与其沈溺在抱怨跟受害的情绪
不如起来改变
停留在伤痛中不会使我们更好
定睛自己的需要只会让我们更愤恨不平
但当我们能够换位思考,试图去了解和同理别人的处境
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带着恶意及不可原谅
你不可能要求别人体谅你,但你可以学习去体谅身边的人和环境
每件事情事出必有因,每个环境都有背后长远的肇因
而不在这个处境里的人,可能真的无法完全的懂你
(甚至有时候你会觉得,跟你一起育儿的配偶也不懂你哈哈哈哈)
有时候当我觉得很孤单很委屈很痛苦
在我心中知道有一位上帝,祂完全了解我
而且早已为我承受更大的苦痛,使我得着新的生命
那我就有力气去试着学习体谅别人、看见别人的需要了!
/// 追踪ig・更多我的育儿生活:果子妈妈育儿宝典